易筋經是中華
武術氣功的上乘
功夫,當今世傳約有100多個版本,其中以
少林寺秘傳的《易筋洗髓經》、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《易筋經十二勢》和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《
健身氣功易筋經》為影響最廣。此三個版本雖然動作有所區別、修煉難度不一,但都以12勢為基本動作,即由韋馱獻杵(3勢)、摘星換斗、三盤落地、出爪亮翅、倒拽九牛尾、九鬼拔馬刀、青龍探爪、臥虎撲食、打躬勢、工尾勢等12勢組成。為了讓該功弘揚光大,造福大眾,本人將祖上所傳的修煉易筋經的秘訣公開,以饗有緣之同道。
秘訣一:明確陰陽平衡的修煉目標
修煉易筋經的根本目標,就是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后激發人體潛能。其一,易筋經確定的陰陽平衡的修煉目標源于群經之首《
周易》理論。修煉易筋經的過程就是通過調心、調身、調息的方式進行人體與外部世界的信息和能量的和諧有效交流,達到平衡身體內部陰陽,并實現個人和外部世界陰陽平衡的過程。正如《易筋經總論》指出:“其所言易筋者,易之為言大矣哉。易者,乃陰陽之道也。易即變化之易也。易之變化,雖存乎陰陽,而陰陽之變化,實存乎人。弄壺中之曰月,搏掌上之陰陽!笔澜缟先魏问挛,包括人體本身,都是由陰和陽兩方面組成的對立統一的整體。陰陽平衡,在體則氣血兩旺,身體健康;在用則周身穩固激發人體潛能,不懼他人擊打推撞。如果偏陰偏陽,在體則氣血不和,身患疾。涸谟脛t力量受阻頂癟丟抗,受制于人。從事物屬性來看,天為陽地為陰,故上為陽下為陰;水為陰火為陽,故血為陰氣為陽;腎水為陰心火為陽;柔為陰剛為陽。從事物運動來看,動為陽靜為陰;開為陽合為陰;虛為陽實為陰。所以修煉易筋經,必須陰陽相合,上下相隨,氣血調和,心腎相交,這才是正道。其二,易筋經本質上就是修煉人體之陰陽整體平衡。比如:韋馱獻杵第一勢是修煉手陽明大腸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韋馱獻杵第二勢是修煉手太陽小腸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韋馱獻杵第三勢是修煉手厥陰心包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摘星換斗是修煉手少陰心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三盤落地是修煉足少陰腎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出爪亮翅是修煉手少陽三焦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倒拽九牛尾是修煉足太陰脾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、九鬼拔馬刀是修煉手太陰肺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青龍探爪是修煉足少陽膽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臥虎撲食是修煉足陽明胃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:打躬勢是修煉手足太陽膀胱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;工尾勢是修煉足厥陰經經筋(經脈)之陰陽平衡。修煉易筋經,就是讓12經筋(經脈)陰陽匹配,左右對稱,高下相召,屈伸相應,并做到陰陽各半,剛柔各半,虛實各半,不可過陰過陽過實過虛過剛過柔,還要力求達到陰陽互為其根,轉陰成陽,由靜生動,靜中有動,動中有靜,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柔中有剛,剛中有柔,即是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也。因此,只有修行者以陰陽互濟、陰陽平衡的境界為修煉目標,并用來指導日常修煉,才是真正理解了中華民族上乘武功易筋經的要義。
秘訣二:全身放松是練好易筋經的前提條件
練好易筋經的前提條件是要全身放松。即要求練功時做到心神安靜專一,全身松沉到位,周身協調一致,不得太過緊張,處處筋肉要放松。其一,易筋經全身放松的指導思想既符合萬物順應自然的法則又符合
養生之道,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。練習時,全身內外、上下、左右、四肢全體、大腦思想全部放松松開。松則氣通無阻力,心不外想,神不外游,目不外視,耳不外聽,有調息忘卻鼻息,有意念卻隨意漫行,無拘無束,意形相合。練功通過放松進入一種養精、氣、神的過程,從而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,進而保持全身的活力。在習練中,只有充分放松,才能真正做到調心、調身,調息有機結合,即在頭部引領全身放松后,通過動作變化導引氣的運行,做到意隨形走,意氣相隨,如此方可起到提高內功健體強身的作用。其二,易筋經強調全身放松但其要義卻是松而不懈。松是指全身各關節、肌肉筋腱的放開,拉長,放松即松腰、松筋、松肉,松骨等等,還包括精神上的高度松靜。練功時要求放松,不僅是肌肉、關節、筋腱等肢體的放松,而且意念也要放松,肢體松要做到松而不懈,意念松要做到松而不散。這樣才是內外一致,周身放松。其三,易筋經的放松是—種有目的性的放松。平時我們說的放松主要是在意念支配下肢體的不緊張,一般是沒有目的性的,如果受到遇到巨大聲音、外力等外界刺激,往往會立刻緊張起來,肌肉收縮,身體變得僵硬,外力越大思想和肢體就越緊張,身體會更加僵硬,受力部分就會產生本能的頂抗。而易筋經的放松是與調心、調息相合的放松,是在大腦支配下的肢體放松,這種松是具有一定的規則和目的性的。這種意念導引下放松的狀態下練功,可以使身體氣血更加暢通,更加輕快靈活,陰陽相隨,進入“如在白云中,人自無心拳亦同,月透白云云影白,白云明月任西東”的天人合一的境界。易筋經是一種調養身心激發潛能的上乘內功,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,具有消除疲勞、恢復體力,愉悅心情、松弛神經的功能,并且越練會越感到舒服,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注重了全身放松這個前提。
秘訣三:注重調身是練好易筋經的重要基礎
調身是練習易筋經的重要術語,是出功夫的重要基礎。什么是調身呢?調身其實是人運用意念調節掌型、步型、身型,掌法、步法、身法等基本動作,使之符合易筋經的規范,即調準易筋經的基本動作,從而逐漸達到練功要求和目的一種手段。其一,“準確規范”是易筋經調身的第一原則。易筋經以12勢為基本動作,必須做到準確規范。俗話說:“學拳容易改拳難!币捉罱洺鯇W時就一定要把動作盡量做到規范,準確、舒展、只有這樣才能使導引道路毫無瘀滯,從而為以后的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。比如《易筋經》云:“起功時要起腳掛指,離地升空!边@就是說腳跟離地,踮起腳尖,腳趾抓地之意,只有做到準確規范,才能有利于氣道順暢,對于通后三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存聯系的有機整體。經絡遍布全身,是人體氣、血、津液運動的通道,有如網絡一樣聯系周身,將人體所有的內臟器官、孔竅以及皮毛、筋肉、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起來,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,并有陰陽之分,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。經絡具有通行氣血,營衛全身,溫養臟腑組織器官,濡利筋骨關節,調節陰陽平衡,抗御外邪和保衛機體的作用。其二,“遵守經脈運行規律”是易筋經調身的第二原則。人體按十二經筋循行路線劃分為十二經筋。十二經脈循行于十二經筋之中,對十二經筋起著營養和主導作用,也起著保護和調節作用!兑捉罱洝匪灾,指的就是十二經筋!兑捉罱洝12勢本質就是遵守經脈運行規律,通過改善十二經筋的方法去修煉十二經脈陰陽平衡。其玄妙之處在于通過特定的姿勢,也就是通過正確的調身,使整條經筋處于激發態,從而刺激了所對應的整條經脈,使整條經脈處于有序的狀態,加強了經脈的通導性,使氣血通暢,實現人體陰陽平衡,進而激發潛能增強內功。練習易筋經時,只有每個動作都達到了準確規范,符合經脈循行規律,才能起到抻筋撥骨,舒縮肌膚,血管、神經,滋潤骨膜、靈活關節的強身壯體作用。其三,“剛柔相濟,虛實相兼”是易筋經調身的第三個重要原則。因為易筋經12勢的動作有剛有柔,且剛與柔是在不斷相互轉化的,有張有弛,有沉有輕。這一點要格外注意。比如在"倒拽九牛尾勢"中,雙臂內收旋轉逐漸拽拉至止點是剛,為實;隨后身體以腰轉動帶動兩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,為虛。又如"出爪亮翅"勢中,雙掌立于胸前呈擴胸展肩時,肌肉收縮的張力增大為剛,是實;當松肩伸臂時,兩臂肌肉等張收縮,上肢是放松的,為柔;兩臂伸至頂端,外撐有重如排山之感時,肌肉張力再次增大為剛,是實。這些動作均要求習練者在用力之后適當放松,松柔之后尚需適當有剛。這樣,動作才不會出現機械、僵硬或疲軟無力的松弛狀況。因此,習練本
功法進行調身時,應力求虛實適宜,剛柔相濟。要有剛和柔、虛與實之分,但習練動作不能絕對的剛或柔,應做到剛與柔、虛與實的協調配合,即剛中含柔,柔中寓剛。否則,用力過剛,則會出現拙力,僵力,以致影響呼吸,破壞寧靜的心境;動作過柔,則會出現疲軟、松懈,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。這是調身時要特別注意的。
秘訣四:注重調息是練好易筋經的關鍵
練好易筋經的關鍵是要學會調息。其一,易筋經本質上是一種調息術,即吐納術,練功的過程就是吐故納新,采氣換氣的過程。調息是人體的一種機能,是運用意識調整呼吸,通過規范的吐納動作與外在環境進行物質、能量'信息交流。調息的目的就是守息,就是養氣。其二,易筋經調息方法分為自然調息法,逆式調息法、化境胎息法三種。其中逆式調息法是練習易筋經的主要呼吸方法,即在呼吸時橫隔膜肌收縮,腹部隨之起伏,是以隔肌活動為主的呼吸方式。通過調息可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統的通氣、換氣和產能機能,使生命體內正氣充盈、旺盛,使人體的各種身心活動得到充足的能源與強大的動力,從而調通經脈、運化氣血津液,提高易筋經功力,促使人身心健康,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其三,調息實際上就是開合。開合其實就是吐納,就是呼吸,就是收放,就是內氣與外氣的出入交換。開合是由內而外的開合,是通過調息后帶動肢體內外、臟腑經絡,筋骨肌膚的開合。首先是丹田開合。正如拳諺云:“拿住丹田練內功,哼哈二氣妙無窮!焙吖䴕饩褪堑ぬ锏囊缓粢晃,一開一合,一吐一納。呼吸往來氣通周身,從而帶動了全身之氣的開合呼吸吐納。再進一步,周身內外、臟腑器官,經絡竅位、肌膚毛孔也都在開合呼吸、吐納換氣。一開,氣開,竅開、百脈開、肌膚開、毛孔開:一合,氣合、竅合、百脈合、肌膚合、毛孔合;一呼,氣呼,竅呼、百脈呼、肌膚毛孔皆呼,排出體內濁氣;一吸,氣吸、竅吸、百脈吸,肌膚毛孔皆吸,納入清新氧氣,甚至眼、耳兩竅都參與吐納換氣。這種由丹田主導的逆式調息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納呼吸機制,能更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,清除體內垃圾,增強細胞再生能力,營養內臟組織器官和肌膚骨骼,培植太和元氣,涵養浩然正氣,充實混元內氣,增強衛氣能量,形成護體氣膜,不僅能防病抗疾,而且能延緩衰老,還具有抗擊打能力。正如《易筋經》云:“下而擊之謂之吸,逆而行之謂之呼。下擊者,氣由正面降下而下擊也;逆行者,氣由背面逆而上沖也!边@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吸下呼上的意思就是在吸氣的時候是以意領氣順任脈而下,呼氣的時候領氣順督脈而上行,使氣便于回環,一呼一吸,行遍全身,完成小周天運轉。其四,易筋經調息具有特殊特點。本功法調息有自己的特點,在練習某些特定動作的過程中,有時要求呼氣時發音,但不需出聲。比如“三盤落地”勢中的身體下蹲、兩掌下按時,要求配合動作口吐“嗨”音,目的是為了下蹲時氣能下沉至丹田,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緊張,引起氣上逆至頭部:同時口吐“嗨”音,氣沉丹田,可以起到強臂、壯丹田的作用。因此,在該勢動作中要求配合吐音、呼氣,并注意口型,吐“嗨”音口微張,音從喉發出,上唇著力壓于齦交穴,下唇松,不著力于承漿穴。這是易筋經調息的特別之處。另外,練習“出爪亮翅”勢“工尾”勢個別動作時,為使氣息順暢,要把逆式調息法和自然調息法進行有機結合,才能出效果。比如“工尾”勢的抬頭、挺胸、塌腰、翹尾動作,在以腰為中心左右搖頭擺臀的過程中,若只單獨采用以逆式腹式呼吸方法進行調息,不結合自然呼吸法,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秘訣五:注重調心是練好易筋經的基本環節
練習易筋經要高度注重調心。其一,調心即意念,是大腦的_種機能,是建立在客觀世界之上,通過語言、形象、動作等形式的反饋,構建、重組、優化,達到調和人體陰陽和激發人體潛能目的的工具。意念作為一種心理過程,它本身的產生、動作都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。意念發揮作用,是信息傳遞的過程,因而從一定意義而言,信息就等于能量。比如“韋馱獻杵”第三勢中雙手上托時,要求用意念觀注兩掌;摘星換斗勢中要求目視上掌,意存腰間命門處:“青龍探爪”勢時,要求意存掌心。而另一些動作雖然不要求配合意存,但卻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識思維活動。如"三盤落地"勢中下按、上托時,兩掌有如拿重物:“出爪亮翅”勢中伸肩、撐掌時,兩掌有排山之感;“倒拽九牛尾”勢中拽拉時,兩膀如拽牛尾;“打躬”勢中脊椎屈伸時,應體會上體如“勾”一樣的卷曲伸展運動。這些都要求意隨形走,用意要輕,似有似無,切忌刻意,執著于意識。其二,練習易筋經時,有人的手指、手掌或身體其他部位會出現了大、小、輕、重、熱、涼、麻、癢等“八觸”;有些人出現腸鳴、放屁、打暖或身體某部位產生跳動,或在體表產生絲線樣走動,或病灶處有隱痛,或某部分有觸電感覺;有些人卻產生頭發豎起,腳趾、頭頂突然針刺樣疼痛,或在眼前出現各種顏色與光環,等等,這些都是練習易筋經中意念產生作用的結果。其三,練習易筋經過程中意念不能過于執著,要純任自然,做到適中放松,松而不懈,這樣才能"運氣如九曲珠,無往不利"。_般而言,練習易筋經中意念過弱,其意念對象黯淡模糊,就會造成“火冷”之狀,達不到練功的目的和效果,甚至會導致氣往下沉或氣散。若練習易筋經中意念過強,凝神過度,偏于執著,則練功時會出現神倦乏力,頭痛頭脹,口干舌燥之弊。
秘訣六:“氣”是練好易筋經的核心要素
《易筋經》將練功分為三個層次,即練筋、練膜和練氣。練筋必須練膜,練膜必須練氣。修煉內氣,是練好易筋經的關鍵環節,是其核心要素。正如《易筋經》原文指出:“夫人之一身,內而五臟六腑,外而四肢百。簝榷珰馀c神,外而筋骨與肉,共成其一身也。如臟腑之外,筋骨主之:筋骨之外,肌肉主之,肌肉之內,血脈主之: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,此又主之于氣也。是故修煉之功,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。即如天之生物,亦各隨陰陽之所至,而百物生焉,況于人生乎?又況于修煉乎?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,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!比绾卧诰毩曇捉罱浿邪褍葰饩毘鼍毢媚?關鍵是要做到調心、調身、調息高度協調配合,充分實現“三調合一”,即在易筋經12勢的調身中努力做到意領息隨,即以意念引導之,呼吸配合之,努力發揮丹田的核心作用。這同時也是一長期的過程,需要經過百日筑基,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,煉神還虛,煉虛還道等階段。
秘訣七:循序漸進是練好易筋經的基本方法
其一,練好易筋經要符合質量互變原理。我們練習易筋經時,一定要符合質量互變原理,循序漸進,要有恒心和毅力。其二,要選擇合適的版本修煉。易筋經作為一套完整的套路式鍛煉功法,各地所傳版本有繁有簡。比如清代周述官所傳《易筋經》所傳練形之法計有正身,側身、半身,屈身、折身、扭身,倒身、翻身、行身、定身、臥身等共224個動作,內涵極為豐富,與少林達摩版的體系有傳承關系,但也有所增益。其動作雖多,但本質上是以韋馱獻杵、倒拽九牛尾、青龍探爪、九鬼拔馬刀等經典功架為主干。因此,修煉者應可以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,選擇合適的易筋經版本,循序漸進,進行全套完整練習,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單個動作的練習。追求內功修煉上層次的,當以少林嫡傳十二式易筋經為最佳。只追求健身養生需要的愛好者,認真練習好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《健身氣功易筋經》即可。其三,修煉時要符合個人實際。關于練功時間,《易筋經》在文中就指出,初練者以“日行三次”為宜,即早,中,晚三次。不同年齡、不同體質、不同健康狀況、不同身體條件的練習者,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練功次數,并靈活地選擇各勢動作的活動幅度或姿勢。比如“三盤落地”勢中屈膝下蹲的幅度、“臥虎撲食”勢中十指是否著地姿勢的選擇等等,習練時都應遵循由易到難,由淺到深、循序漸進的原則。如此,才是符合質量互變定律。
秘訣八:注意影響修煉易筋經的若干因素
為了練習好易筋經,要注意如下一些基本環節,其一,要了解易筋經的創立及其發展歷史,比如易筋經相傳為天竺和尚達摩結合五禽戲,八段錦等中華傳統武術氣功所創立,也有人認為是明末天臺紫凝道人結合道家傳統氣功所創立,還有其他的一些歷史等。知道這些歷史,可增加對功法本身的了解,還可增加練功的興趣和信其二,要掌握易筋經基本功理,領悟到位,包括整套易筋經功法組成及12勢的修煉方法、步驟、過程等。對于易筋經基本功理,修煉者不能輕視,要認真學習,用以指導修煉,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其三,要掌握人體科學和傳統經絡理論、人體力學規律、人體內臟和運動系統、神經系統、循環系統,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泌尿系統、生殖系統運行規律特點等。其四,要選擇明師指導修煉。練習易筋經不能沒有師父教,也不宜隨便認個師父就去練習。明師既可以是名師,也不定是名師,關鍵在于其有沒有真本事,會不會教人。其五,要重視練功環境。四時節氣,周圍環境等因素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練功時,要選擇陽光溫和,樹木花草多、空氣新鮮的地方或在空氣流通的室內練功。如果空氣不好,不如不練功,因為這反而吸入過多的有害氣體而不利于身體健康。畢竟,練習易筋經本質上就,通過空氣與周圍的環境發生能量交換活動。此外,飲食衛生對練習易筋經也有影響,抽煙,酗酒,吸毒等不良嗜好,對練習易筋經影響也比較大,要特別注意。
綜上所述,如能堅持按以上秘訣的指導下練習易筋經,可在數年間把此門功夫修煉至一定的境界,達到強身壯體、提局內功之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