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源劍,是一套古老的劍法,自秦漢時期流傳至今,仍基本保持著原貌,其起源已不可溯。據說漢高祖劉邦青少年時代與其伙伴蕭何、盧綰、周勃等人,在豐縣中陽里馬公書院讀書時,一同跟隨馬公學習治國安邦之道和拳劍
功夫,成長為韜略過人、武藝高超、胸懷大志的青年群體。
心懷天下的劉邦、周勃、盧綰三人為歷練自己,因慕信陵君門客、大俠張耳之名,結伴遠赴開封魏地,追隨張耳數年,又得到張耳的悉心傳授,劍技大進,尤精長劍格刺。劉邦、周勃、盧綰學成回鄉后,又將從馬公、張耳處學得的拳法劍技融合在一起,成立反秦秘密組織扮輸社,聚集豐縣弟子數十人操練武藝,形成了一定的操練形式。自清朝中晚期隨著太祖大洪拳、六步架大洪拳等拳械套路的傳入,原來世代相傳的散擊技法受到沖擊,得以改進完善,逐漸形成完整的套路,定名為漢源劍。
漢源劍具有招式簡單、古樸剛勁、架勢工整、輕快敏捷、瀟灑飄逸、實用性強的特點。全套共為24個動作,分為兩段。其內容豐富,步法有弓步、馬步、仆步、虛步、歇步等,劍法有刺、劈、撩、掛、抄、云、抹、壓、點、架、崩、托、挑、穿等技法,另外還有舉腿平衡、望月平衡等動作。練習時要求劍隨身走,以身帶劍,應用時要做到劍與身合,身與氣合,氣與神合,不在劍形而在劍意,不在劍式,而在劍心。
經常練習漢源劍不僅能夠
健身強體,而且能夠提高攻防技能,防身護體。
一、預備式
兩腳并步站立;左手手心向后反握劍柄,劍尖朝上;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攏伸直,無名指和小指屈緊,大拇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三節指骨上,自然下垂于右腿外側,兩肘微屈;目平視前方(圖1)。
要點:身正自然,全身放松,精神集中。
二、虛步持劍側指
右腳后移一小步,腳尖外展著地,上體稍向右側轉,左腳前腳掌落地成高虛步;左手持劍隨上體右轉的同時由左向右繞行至右腹前,接著隨上體左轉,迅速向左繞行,背于腰脊,劍尖斜向左肩;右手劍指隨上體左轉橫臂于胸前,劍指朝左,手心朝下;目向左平視(圖2)。
要點:步子虛實分明,精神集中。
三、弓步前指
右腳靠攏左腳,左腳向左跨出一大步,上體左轉,下蹲成左弓步;同時,左手持劍于左側繞行一周,置于左側旁,肘微屈,劍尖朝上,右手劍指臂外旋后收擴右腰側,再向前平直伸出,劍指朝上,手心向前;目看劍指(圖3)。
要點:上步、轉身與前指動作要協調一致,前指要順肩。
四、側虛步接劍
向右轉體,右腿屈膝,左腳隨之收回半步成左虛步;左手持劍由左向前繞行至胸前橫劍,手心朝前,拇指朝下,劍尖朝左;右手劍指隨即屈肘,橫于胸前,手心朝里,掌心貼住劍柄,準備接換左手之劍,右肘與劍尖成一直線;目視看劍尖(圖4)。
要點:步子要虛實分明,轉身交劍動作要圓和。
【第一段】
五、提膝下刺劍
右腳向前蓋步,左腳屈膝提起,腳背繃直,腳尖朝下;這時右手接劍以腕為軸自右向左剪腕,并向右下側刺劍;左手在右手接劍后變為劍指,由左向上直臂繞行至頭上,手心朝前;目視劍尖(圖5)。
要點:提膝下刺劍花要以腕為軸,貼身立劍腕花,腕花要圓和,提膝與下刺劍要一致,刺劍有力,力達劍尖。
六、左掛劍右弓步平刺
左腳在左側落步,上體左轉;同時,右手持劍,自右向左繞行,再由后向前掛出;這時,左手劍指,手心朝上,隨即壓住右手腕(圖6)。
接上動作,右腳前跨下蹲成右弓步;同時兩手將劍向前平刺,右手心朝上,左手心朝下;目視劍尖(圖7)。
要點:動作要連貫,掛劍要圓和,上步與刺劍要協調一致,刺劍有力,力達劍尖。
七、并步點劍
右腳收回半步腳尖點地,成虛步;右手持劍與左手劍指向里屈腕下沉成立抱劍;目視劍尖(圖8)。
接上動作,重心移至右腳,左腳向右腳并攏,屈雙膝平蹲;右手持劍與左手劍指向下猛力屈腕點劍,劍刃朝向上下;目視劍尖(圖9)。
要點:收腳挑劍與跟步點劍要協調一致,點劍時腕向上提,劍尖向前下點擊,力達劍尖。
八、歇步劈劍
左身體重心在右腳上,腳前上半步,腳尖著地成為高虛步;右手持劍向上直臂挑舉于頭上方,劍刃前后,劍尖向上;左手前指,手心向下;目視劍前端(圖10)。
左腳向前半步,腳尖外敞,右腳略向前移,兩膝深屈成歇步;同時,右手持劍,由上向前下劈于左腳前,手心向左;左手由前下落扶右腕;目視劍前端(圖11)。
要點:歇步臀部要坐在右小腿上,上體要正直。向下劈劍要快速、有力。
九、左右上架劍
上體半面向左轉,兩腿半起立;右手持劍,由左腳前向左上平架,手心向里,高與頭齊,劍尖向前;左手仍扶右腕隨右手向左上架起;目視劍尖(圖12)。
右腳向前一步,腳尖外敞,上體右轉,兩腿半蹲成交叉步;右手持劍,小臂內旋由左上稍下放再向右上架起,手心向外,高與頭齊;左手仍扶右腕;目視劍尖(圖13)。
要點:動作要連貫,上步與架劍要協調一致,架劍動作要圓和,力達劍刃。
十、左弓步下刺劍
左腳向前一步,左膝屈,右腿伸直成左弓步,上體略前傾;同時,右手持劍下落,經腰間向前斜下刺;左手與右手同時下落,經體左側向左斜上方伸出,手心向前,拇指一側在上,兩臂與劍成一直線;目視劍尖(圖14)。
要點:弓步要大,下刺劍要低。
十一、右仆步崩劍
上體左轉,左腳后退一大步,左膝屈,右腿伸直成左弓步;同時,右手持劍,兩臂由兩側向上,向內繞于胸前交叉,左手在內,右手在外,兩手心均向里,劍尖斜向右上方;目視劍尖(圖15)。
上動不停,左膝深屈,右腿伸直成右仆步;同時,右手持劍,由左胸前繼續向左下繞于體右側,翹手腕將劍尖崩起,與眼同高;左手由右胸前向下,向左繞屈臂側舉于頭左前上方,手心向上,指端向右;目視劍尖(圖16)。
要點:兩動連續不停。崩劍時,要以手腕用力并與仆步動作協調一致。仆步上體要正直,兩腳全腳掌著地,動作要迅速有力。
十二、獨立上托
上體右轉,右腳尖外展,先弓右腿。然后右手持劍,向左經下、右,上繞一小立圓將劍向上托于頭右上方;左手劍指扶右小臂;同時,左膝提起,腳尖下垂,右腿直立;目視左前方(圖17)。
要點:托劍要平,兩臂微屈。獨立身體要穩定。
十三、左右掛望月平衡挑劍
左腳向前一步,腳尖外展,身體左轉180度,兩膝屈成半蹲交叉步;同時,右手持劍,左手仍扶右腕,兩臂屈經胸前下落至體左側,兩手心均向里,使劍尖在前,由上向左下后方掛劍,劍尖向后貼近身體;目視劍尖(圖18)。
右腳向前一步,腳尖外展,身體右轉180度,兩膝仍屈成半蹲交叉步;同時,左手仍扶右腕;右手持劍屈臂轉腕,由體左向上,經頭前繞至體右側,使劍尖在前,由體左向上經頭前向右后下方掛劍,劍尖向后,手心向外。然后,右手不動,左手分開由右向上經頭前繞至體左側,手心向下;目視劍尖(圖19)。
上動不停。右手持劍,由右向上經體前,下向右繞一周后,右臂伸直上舉,手腕翹起,使劍尖上挑于頭上;左手劍指由左向下繞經右腋下向前伸至頭左前上方,臂微屈,手心向上,指端向右;同時,上體向左前傾,左腳向后抬起,腳掌向上,左膝微屈,右腿站立,右膝屈;頭向右后轉,目視劍身(圖20)。
要點:三動連續不停。動作要圓活、自然。平衡動作要挺胸、塌腰、抬頭、穩定。
【第二段】
十四、虛步壓劍
上體右轉,左腳向左落地,腳尖里扣,左膝屈,右膝微屈,腳尖點地成右虛步;同時,右手持劍,由身前下落,向左、向上畫弧,當劍畫到頭前上方時,反手將劍下壓于體前,手心向上,劍刃左右;左手由體左下落扶在右腕上;目視劍尖(圖21)。
要點:虛步要低。壓劍時右手手心向上,并與虛步同時完成。
十五、獨立側挑劍
右腳后退一步,右腿直立,左膝提起,腳尖下垂;同時,右手持劍,直臂由下繞至體右側平舉,與肩同高時翹腕,使劍直立于體右側,手心向右;左手亦同時直臂由下繞至體左側平舉,與肩同高時劍指上翹,手心向左;目光先隨視劍再轉視前方(圖22)。
要點:獨立動作要穩。兩臂側舉時高與肩平。挑封劍尖向上,劍身直立。
十六、抄掛抱劍
左腳向前落步,左膝屈略前弓,右腿自然仲直;右手持劍拇指一側下翻,小臂內旋,劍身立刃;左手劍指在右手翻動時向下、向前貼于右腕處,手心向下;眼看劍尖(圖23)。
身體向左轉,兩腳腳掌同時碾地,左腳腳尖外轉,右腳腳尖里扣,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,腳跟提起,兩腿貼緊交叉;右手持劍隨身體左轉時向左向上畫弧掛劍屈肘抱于胸前,劍身立刃,劍尖斜朝右上;左手劍指貼著右手腕隨之屈肘于胸前;眼看劍尖(圖24)。
要點:動作要連貫,抄劍與轉體要協調一致,抄劍要圓和。
十七、舉腿平衡
身體上起,左腳踏實,膝挺直站立,右腿自左腿后抽出向右上方踢出上舉,膝蓋挺直,腳面繃緊;眼看右前方(圖25)。
要點:支撐腿要穩,右腿上舉要高,腿伸直,腳面繃平。
十八、歇步架劍
上動不停,右腳前落,腳尖外敞,轉體向右,兩膝深屈成歇步;同時,右手持劍,小臂內旋,手心翻向前由右胸前上架于頭上,使劍尖由上向左經下再向前上架,劍尖向左;左手仍扶右腕;目視左前方(圖26)。
要點:轉身與架劍要協調一致,架劍要平,架劍兩臂微屈。
十九、左右掛歇步右穿劍
左腳向前一步,腳尖外敞向左轉體180度,左膝屈,右腿伸直,腳跟提起成交叉步;同時,右手持劍,由上經下向左掛,手心向里,劍尖向上;左手仍扶右腕;目視劍尖(圖27)。
右腳再向前一步,腳尖外敝,身體右轉,右膝屈,左腿伸直,腳跟提起;同時,右手持劍,手腕外旋由體左向右經頭前向右后下伸,手心向外;左手隨右手上抬至頭前時繞至體左,手心向下;目視劍尖(圖28)。
上動不停,右手持劍由右后向上,然后屈腕經前、右腋下向后反手穿出;左手由體左先屈于右胸前再向友伸出,手心向上;同時,兩膝深屈成歇步,上體左傾;目視劍尖(圖29)。
要點:動作要迅速、連貫、協調、圓活,起伏轉動要穩快自然。后穿劍右手心反向上,兩臂與劍成一直線。
二十、扭身反提劍
右手持劍向外翻轉手腕,使劍尖順時針繞一小立圓,右臂屈于胸前,手向后,向上反提劍,劍尖下垂;左手經頭上扶右腕;同時,兩腿起立,右膝微屈,左腿伸直,左腳跟提起,上體向右扭轉;目視劍尖(圖30)。
要點:動作要柔和、有力。提劍保持挺胸、收腹,身體重心在右腳。
二十一、弓步下劈劍
左腳向左前上一步,左膝屈,右腿伸直成左弓步;同時,右手持劍,由頭前向前下劈,左手仍扶右腕;目視劍尖(圖31)。
上步與劈劍要協調一致,劈劍有力,力至劍刃。
二十二、橫襠步背劍
上體右轉,身體重心移于右腿,左腳里收半步,腳尖里扣;右手持劍外旋上平托于胸前,劍刃左右,劍尖向右前方;左手劍指附于右腕內側,手心向右下;目視劍尖(圖32)。
上動不停,右膝提起,以左腳掌為軸,身體向右后轉180度,右腳向右前落地,右膝屈,左腿伸直成橫襠步;隨轉體右手持劍在頭上方向右后旋轉二圈,由體右屈臂下落至身后,使劍尖在前由左向下經體右向左斜背于身后,手心向后,上體左轉;同時,左手沿右臂下落,經右肩前向左前方指出,劍一指翹起,手心向前,高與肩平;目視左手(圖33)。
要點:背劍要挺胸,直劍要緊貼背后。
二十三、旋轉交劍高虛步亮指
左腳尖外展,身體左后轉,右腳隨轉體,向左繞上步;右手持劍,由身后經體右前,上舉于頭上,小臂內旋使劍由左經后向前上舉,再于頭上旋腕使劍平云一周,臂微屈,手心向上,劍尖向右側方;左手由左上舉于右手前,手心向前,虎口向上接托劍柄;目視兩手(圖34)。
上動不停。右腳抬起,以左腳掌為軸向左轉體180度,右腳于左腳前,腳尖里扣;兩手握劍柄,使劍在頭上隨轉身云轉;目視兩手(圖35)。
上動不停,兩腳為軸繼續向左轉體180度,身體重心移于右腳,左腳尖點地,兩腿挺直成高虛步;同時,右手握成劍指,由頭上下落經身前、體右后,再向右繞舉于頭右前上方,手心向上,劍指向左;左手反持劍,由頭上下落于體左側,手心向后,臂微屈,劍尖向上,劍身緊貼小臂;目視左前方(圖36)。
要點:三動連續不停。動作要快速、自然、圓活、協調。兩臂始終保持自然彎曲。亮指時要有抖腕動作。
二十四、收式
左腳退后一步,右膝屈,左腿伸直;同時,右手手心翻向上下落于頭前,右臂微屈;左手反持劍不動;目視右手(圖37)。
上動不停。右腳后撤并于左腳;同時,右手由頭前向下,經體右、后、上繞至頭前向下按于右腿外側,手心向下,指端向左;左手反持劍不動;目視左前方(圖38)。
頭轉正,兩臂自然下垂成并步直立;目視前方(圖39)。
要點:兩動連續不停。動作要柔和、自然,精神要貫注,呼吸要自然。